banner01.jpg
信息详情

【廉桥作品】丰碑:孟军(山东聊城)

时间:2021-01-13 08:41:09  来源:阳谷县纪委监委

       廉,廉洁,清廉,廉明,廉政,历来多形容为官者做人清白,一心为公,不贪污不受贿。廉桥,就是因为一位清官而名垂青史的桥。

       廉桥,旧称博济桥,寓意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惠民以服务大众之意,距今四百二十余年,座落在今天阳谷县城的中心大街上。桥以青石砌成,有三孔,长8.3米,宽5.1米,为拱券式结构。四角各有一形态逼真的石虎,桥栏杆石柱上端雕有石狮,下有石砌拱券式桥洞三个,上有两排浮雕石栏。廉桥的来历就与栏杆上的“石牛流芳”图有关。

       据《阳谷县志》记载“邑有县丞笪公,居官清廉,莅任之时,惟一牝牛驾车而来。及解任日,牝生一犊。公谕令仆人留犊于邑,仍驾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济桥上,至今犹存。”

----题记

       今天请让我们穿越历史,回到四百二十八年前,那天应该是一个暮色苍茫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人,赶着一辆牛车,走进了阳谷的县衙。这个人就是前来赴任的笪一顺,江西德兴人,阳谷的县丞,任期三年。

       阳谷,伏羲教民种谷之地,“观日阳,种五谷”,故得名,阳谷自古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百姓勤劳。

       笪一顺没有想到,在阳谷的三年,他会被阳谷的百姓铭记,世世代代,直至今日,阳谷的百姓没有想到,因为笪一顺,这一座城中心的"博济桥”会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一座“廉桥”而享誉中华大地。    
       今天,当我站在历经了四百余年风雨沧桑的博济桥旁,听文化馆长动情讲述笪一顺“去任留犊”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那一人一牛一车穿过了历史的尘烟,款款向我们走来,他身上的光辉如光如晕,我们就这样相遇在一个和风细雨的清晨……

       我猜他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我猜他一定是个侠肝义胆的忠义之士,有着悲悯万物的情怀;我猜他一定是期待以仕为途,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有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雄才伟略……

       现在让我们看看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明朝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朱翊钧在位,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不成体统,最昏庸无道的一个皇帝,鲁迅称其为“无赖儿郎”。神宗在位48年间,25年时间都躲在深宫之内,不见朝臣与外人。完全不理国事,穷奢极欲,耽于享乐。他聚敛的金银财宝,如山似海。据记载,当辽东有战事,朝廷束手无策,问他要钱时,他宁死也不肯拿出来。最后迫于无奈拿出一点无济于事的小零头,竟然都是因窖藏太久发黑发霉,腐蚀的不能见天日的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在位期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贪官污吏多如牛毛,腐败十分普遍,地方官员鱼肉百姓,跑官买官,横行乡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笪一顺来到了阳谷,开始了他任阳谷县丞的三年。

       三年间,他执政为民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史无详载。我们只有打开《阳谷县志》,通过寥寥数语,来寻找一些关于笪一顺的雪泥鳞爪,看看他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了百姓的心,让他们把自己雕刻在了一座石桥之上……

       笪一顺到任之后,首先关注的是关乎百姓生计的清水米粮。他主管水利,修堤筑坝,挖河通渠。众所周知,兴修水利是很多官员梦寐以求的“肥差”,因为修水利所用材料大多埋在泥土之中,即便有肥己的行为,也很难查出来。但是笪一顺竟然把款项往来情况公之于众,各项开支一一罗列清楚,把自己置身于阳光之下,坦然接受全县百姓雪亮眼睛的监督,不藏污不纳垢。他的所作所为和今天的政府所推行的“阳光政务”异曲同工!

       笪一顺上任时已是六十岁的年纪,但是他从不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县太爷,毫无官僚之气,衙役们一开始常常找不到他,后来发现他最喜欢和老百姓在一起,在工地,在田间地头,搬石料,挖沟渠……常常累倒在工地。“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青天大老爷啊”,我仿佛听到了那些百姓发自内心的赞叹……

       有一年阳谷大旱,地里庄稼近乎绝产,颗粒无收。笪一顺竟然卖掉他全部的家当,拿钱买粮,送给断粮的百姓。在他的善举感召之下,阳谷的商人,士绅纷纷慷慨解囊,有的开仓放粮,搭棚施粥;有的捐出衣物、粮食,赈济灾民……那时候的阳谷大街上,一定洋溢着一股温暖感人的暖流,百姓们中间传颂着笪一顺舍己为民的好心肠……

       阳谷县志还提到笪一顺仗义疏财,周济学子。我想他一定是重视教育,重视读书的。因为他深知唯有读书才能开启百姓的智慧,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学而优则仕”,从古至今,这是老百姓难以改变的梦想。

       笪一顺被百姓称道的还有他对在狱中的犯人重教不重刑,力求感化。对一些证据不足的案子,他微服私访,力争不冤枉一个百姓……纵观笪一顺在阳谷的三年,他的仁爱他的出心于公,如昭昭日月让阳谷的百姓感叹。他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品格是浊世中的一股清流,是泾渭分明,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是世人皆醉,不随波逐流的坚韧…

       自古以来官就是百姓头上的天!阳谷百姓何其有幸,得遇笪一顺,休养生息,世风清明,这是百姓之福!笪一顺又何其有幸,得遇心明眼亮,知恩图报的阳谷百姓!县志上的寥寥数语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敬仰之情,于是他们把他的故事刻在了桥上的石雕上……这是人民对为官清廉者的回报,更是盼望为官者清正廉洁,体恤百姓的明证。事实证明,笪一顺像一块路标,为后来的为官者带了个好头,树立了好的榜样。古近代以来,不管是来阳谷履职的官员,还是阳谷人去外地做官,皆被百姓称颂。明朝隆庆五年,阳谷人孟秋任昌黎县令,离任之时,也是乘一牛车,当地百姓洒泪而别……

       万历二十五年,乡贤董宪章自愿出资在阳谷城中心修建博济桥,当时的知县傅道重,县丞孙杜感念笪一顺的高风亮节,在阳谷百姓的呼声中,让工匠们在桥上雕刻了“石牛流芳”图,即“去任留犊”图。

       “石牛流芳”石刻虽然历经了四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今天的我们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一头西去的牝牛拉着一辆车,一个东去的人手里牵着缰绳,拉着一头扭头回望的小牛犊……看着想着,我的耳边似听到它们母子分别时那凄惨悲切的鸣叫……

       前人有诗记之——已驾车牛子母分,犊鸣悲切不堪闻,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这个早晨是笪一顺离任回家的日子,还是来时的那一辆车,那一头牛,牝牛前段时间生下的小牛犊已经送给了一位乡亲。他本想悄悄地走,不惊扰任何人。但当他打开院门,门外阳谷的官员,百姓分列两排,肃然而立。那一位乡亲也牵着小牛犊来到了现场。小牛犊看见妈妈欣喜若狂,跑到妈妈身边蹭来蹭去……“笪公,您把小牛带走吧”“带走吧,不能让您空空的走”……“这小牛犊是吃阳谷的草长大的,是喝阳谷的水长大的,我不能带它走!”笪一顺决绝地摇头,拱手作揖,转身而去……

       他转身离开的刹那,我看见了他满脸的泪水,等过了一个转弯,走得远了一点,我看见他轻轻地把车停了下来,用手擦着老牛湿漉漉的眼角,无声饮泣“原谅我害你们母子分离,如果不是路途遥远,如果不是我已年迈,我会把你也留下来……”老牛似听懂了他的表白,仰天长叫了一声,然后低下头来舔了舔他的手,向着初升的朝阳走去……

       那一人一牛一车的剪影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留在了博济桥上的雕刻里,留在了阳谷百姓世世代代的心里,被今天的我们,被后来的人们缅怀,铭记……

中共阳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阳谷县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聊城市阳谷县振兴路323号

鲁公网安备 37152102000071号    鲁ICP备15015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