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jpg
信息详情

【廉桥作品】博济桥前思笪公:田治文(山东聊城)

时间:2021-05-12 16:04:29  来源:

       阳谷县城中心广场东南角上有一座明万历年间兴建的博济桥,青石堆砌,石柱栏板围栏,四角蹲守石虎、柱头雕有石狮、栏板浮雕,栩栩如生。是北通聊城南通寿张,东去张秋的必经之路。桥西南数第二个栏板上雕有一幅石牛拉石车的石牛流芳图。是当地百姓为对阳谷县丞笪一顺“去任留犊”的感念,是矗立在阳谷人民世世代代心中的一座丰碑。
       明万历皇帝八岁登基,因内阁首辅张居正施政受抑郁,继承了嘉靖爷不上朝的忠实传统。清朝慈禧太后是听政,他是闭关闻政,太监秉笔批奏,对文官的任用产生了抵触情绪。使得他的朝代像个无头苍蝇摇摇欲坠。笪一顺在历史的夹缝中与万历相遇,早取功名,久不任用,怀才不遇。混迹在德兴山村巷陌,白天躬耕,夜晚挑灯夜读,励练着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六十岁才接到阳谷县丞的任命,家徒四壁,德兴到阳谷两千多里的路程,只好驾着一辆老牛车千里昭昭,栉风沐雨,如期仆任。
       阳谷县地处黄河北岸,连年洪水泛滥成灾,疏河筑堤迫在眉睫。兴修水利物品多在泥土中,是中饱私囊的肥差。面对朝廷拨款,笪公却毫无私心,秉公执法,拨款数额及账目做到公正、公开、公示。带领民众日夜奋战在河堤上,六十多岁的老人,在那个年代已是耄耋之年,还同年轻小伙一样奋战在第一线,搬石运土,泥里水里,不叫苦不喊怨,哪里还像个县丞,分明是民工中的一员。多少次累到被人们抬下,好了还是接着干,加快了功效,提前了工期,把人民的生命财产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好,这样碑那样碑不胜老百姓的口碑!在笪公任期期间阳谷人民生活有了好的改观。记得我们公司零八年盖办公楼组织工人抬内墙板,板是旧的,潮湿,一块有二百多斤,下午四点还剩下二十多块没弄上去,工人累的汗淌汗流。我一看没办法了这样下去就完不成任务。抬板的人四人一组,共四组。我就说了“这样,我现在也来抬,我不休息了,每组我一次轮流替换一人让他休息,直到抬完为止”。在我的带动下不到五点就完成了任务,当时得到老板表扬和工人的赞许。现在看看笪公真是无地自容。
那个年代农民靠天吃饭,有一年阳谷大旱,笪公不忍心看到百姓忍饥挨饿流离失所,把仅有的全部家当拿出来变卖,买成粮食分发给灾民。他还走村串乡,动员乡贤董宪章及各村乡绅慷慨解囊施粥施饭,赈济灾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视百姓疾苦为己任,是真正的父母官。笪公的事迹永远铭刻在阳谷百姓的心中,将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笪公在阳谷三年任期期满,独自驾老牛车离去。知县率官相送,百姓也闻讯赶来。在任期间老牛生了一头小牛,走前笪公将小牛送给一位老农,听说笪公要走,赶快牵着来相送,笪公坚辞不要,小牛发出哞哞的凄惨叫声,挺着脖子挣着要找老牛,老牛扭头含泪望着小牛,场景感人,无不潸然泪下。说什么“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小牛犊是在阳谷所生,是阳谷的水草把它喂养,理应留在阳谷,等长大了就让它给阳谷的百姓耕地吧”。任凭百姓哭喊挽留,作揖谢别,驾着牛车头也不会的上路离去。老牛是来时带来,小牛系任期所生,本应带走。如此慷慨,两袖清风,怎不让人感激涕零,镜鉴后人啊!
       笪一顺能在那个民不聊生,贪官污吏横行的年代出污泥而不染,两袖清风,廉政为民是难能可贵的。四百多年后的今天阳谷人民生活富足,社会高度文明发展。出现了阳谷景阳岗酒业、阳谷电缆等龙头企业,带动了阳谷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反腐倡廉,打黑除恶,净化社会的今天,阳谷打造“廉桥”文化名片,力图建设一支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领导全县人民在迅猛发展的今天阔步向前,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相信我们阳谷将在齐鲁大地上大放异彩!
 

 

中共阳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阳谷县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聊城市阳谷县振兴路323号

鲁公网安备 37152102000071号    鲁ICP备15015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