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桥东走到桥西需要十二步,从桥西走到桥东也需要十二步。十二步,不长也不短,十二步就是十二个月份,每一个月份,期望风调雨顺,民畜安康。
没有人记得清谁是第一个走过桥的人,就像没人有知道谁是第一个站在桥上看月的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望相似”。我们看着桥在岁月中毅然挺立,不知道她也在渐渐的改变着容颜。看看桥身剥落的石块,看看桥面刻画的画像日益模糊。桥也在老去,不老的是桥面上刀刻下的故事,在几百年的时光里辗转传播,生动感人。
世间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有灵魂的,一座精美的百年老建筑,一棵历经风吹雷击的古树,一座日月剥蚀的石桥。石头上坑洼洼的小洞眼,是石头自己的记忆符号,记录着人类不懂的石语。密密麻麻的,是石头记下几百年以来发生的或大或小的故事。
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值得传诵下去,也不是每一个美丽的故事,让世人皆知。刻画在桥身上的一个美丽的、温馨的故事,却一直被阳谷县人民传诵着,这个故事的版权是属于这座古桥的。
这座桥名曰博济桥,坐落在阳谷县城,至今已400多年。桥身东西长10.18米,南北宽5.06米,整体石砌。看惯宽路大桥的现代人,也许对这座小小巧巧的石桥有些不屑。却不知道在当时生活的状况之下,这座桥已经非常难得。
砌桥的石头,多如实盘大小,虽然剥落,仍看出精雕细刻的痕迹,手法精湛,圆润大方。
据资料记载,桥下曾出土石碑一通,上书“博济桥”,上款为“修桥善人寿官董宪章”,下款为“明万历三十四年岁次丙午”。
明万历年期间发生多少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故事?我们已经无从知道,只能从干巴、简洁的资料中,查阅一些零星的大事。这一年
宋神宗始进封恭妃王氏为皇贵妃;
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
云南人民杀税监杨荣;
缅甸攻战木邦;
云南建水州地震;
周世选逝世(素有刚正不饶著称于世);
科学家徐光启与利马窦译出《几何原本》前六卷;
沈鲤致仕(略微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沈鲤刚直不饶被弹劾,告老还乡,仍心系国事。
正是明朝还有许许多多像沈鲤、周世选这样正值刚阿的好官,才让灰暗的明朝有一抹光明。
与明万历年有关的,还有举世闻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横空出世,而这部巨著与阳谷县也息息相关。不知道是书早于这座桥,还是桥早于这部书,冥冥之中,他们在灵魂中一定有过交集,只是我们凡夫俗子看不到罢了。这些似乎与这座博济古桥无关,似乎与博济古桥有关。
桥,架起一道通畅大路,让人类从这里走向那里,从近处走向远方;书,架起心灵的桥梁,从古代走到今朝。在这座博济桥上,雕刻了几个美丽温暖的小故事:“八仙过海”、“寿星下棋”、“柴王推车”、“天马行空”、“铁杵磨针”、“农夫开山”等,最让人记住难忘的是“石牛流芳”图。
于这幅“石牛流芳”图,有两位关键人物,需要后人铭记的,一是捐资建桥人董宪章,一是县令笪一顺。
由于当时阳谷地界地势较洼,河水大,百姓出入城门很不方便,也不安全。开明绅士董宪章捐资建桥。工匠们被善人董宪章的义举感动,纷纷自愿加入石桥的建设。据说,董宪章捐资建桥之前,还捐资建过关帝庙。深明大义的人,总会赢得世人的尊重,所有从桥上走过的人,不论是官员还是白丁,不论是老人还是妇幼,不论是走南闯北的商人,还是安分守己的平民,他们都会记住一个叫董宪章的好人。
记住了董宪章,我们更需要记住笪一顺,明万历年间在阳谷工作的县令。石桥上雕刻的“石牛流芳”传说的主角,就是关于他。
笪一顺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廉官,调往阳谷任县令时,只有老牛拉着一辆车。由于仕途不顺,笪一顺任阳谷县令时,已经年近六十。近六十岁的老人,坐着慢悠悠的牛车,从江西德兴向山东阳谷进发,在指定时间内,到达任职地,一路上的风餐露宿,可想而知。
关于笪一顺任阳谷县令,所做的丰功伟绩,已经相传的太多了,我就不再唠叨重复,笪一顺任县令期间是怎么样的清官,管理肥水较大的水利工程,怎么做到工程款公开公布透明;笪一顺怎么在工程现场与工匠们同吃同住,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和年轻人一样搬石头,常常累到在现场。只说阳谷有一年大旱,笪一顺拿出自己全部家当卖掉,买粮给百姓救济,但只这一举动,让世人感叹不已,自古至今,多数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何况在当时的明万历年间,皇上不理朝政,奸臣当权,政治黑暗、腐败。多数致力做官的人,都是为了一谋私利。笪一顺的所作所为,舍财舍义是小事,抵抗住同行的打压和他人的嘲笑,才需要坚强的承受力。而且,朴实善良的阳谷百姓懂得他的好,在笪一顺离开阳谷之后,在 永久的石桥上,留刻下“石牛流芳”的故事。
笪一顺赶着老牛车渐行渐远,身后相送他的百姓,凝望他的身影,渐渐化成一个黑点,渐渐消失。被留下的小牛犊,几声长长的哞叫,打破了黄昏的沉静。
多数人以为笪一顺留下小牛犊,是因为小牛是吃阳谷的水土长大的,应该归还这片土地。其实,大家都没有真正理解笪一顺的用意。几百年后,鲁迅先生说出一句话,才应该是笪一顺先辈的用意:
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才是笪一顺县令的用心良苦!
中共阳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阳谷县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聊城市阳谷县振兴路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