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jpg
信息详情

海丝起点通天下 “繁华光之城”泉州的故事

时间:2021-07-26 17:03:1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易舜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福建福州举行,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中国申报的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7月25日在大会上正式获得通过。让我们走进福建泉州,了解这座城市与海洋千丝万缕的关系。

  来远人,通远物,市舶司的建立为泉州海外贸易打下基础

  漫步在泉州古城内,许多地方可见一种红艳艳的花,古人惊呼这种花盛放之时,如一把把火伞将要燃烧天空。这种花便是泉州市花刺桐花。据说,在五代十国时,据有漳泉地区的晋江王留从效,扩建了泉州城,下令在城中遍植刺桐树。每到春季,刺桐树开花的时节,一片红色的海洋悬在蓝天与绿地间,分外夺人眼目。宋元时代,来到这座城市的外国人,也为这种花所吸引,从此泉州在海外文献中便有了Zayton(刺桐)的名称。

  留从效割据漳泉地区时,积极发展泉州的对外贸易。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跑马灯似地轮替,南方各政权相较而言经历的战乱更少,这为南方百姓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提供了基本条件。泉州远离大陆腹地,海洋却近在眼前,打开地图,泉州古城西北是丘陵,晋江、洛阳江两江环绕,双双流入泉州湾,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发达的陆域水系培育了许多天然良港,面海而生,打下了泉州人生活的底色。

  泉州的海外贸易,在宋元时代达到顶峰。北宋元祐二年(1087)是泉州海外贸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应泉州知州陈偁的请求,这一年朝廷在泉州设立了福建路提举市舶司。市舶司的职能,按照宋朝典籍的介绍为“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其实,不只是远人来、远物通,本国的商人也载着本国的货物到海外销售。

  航行在蔚蓝的大海上,听上去浪漫无比,实则具有很高的风险,天气决定了此行是顺利到达港湾还是沉没在海底深渊。泉州人早已了解依靠季风的力量远航,刮偏南风的夏季,是适合从南部海域回港的季节,刮偏北风的冬季,则是适合出港到南部海域的季节。祈求出海航行顺风顺水的习俗,为泉州留下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九日山航海祈风石刻。

  泉州西郊、晋江北岸的九日山是一处风景名胜,名山多题刻,九日山上有宋代以来的七十多方题刻,其中十方是宋代航海祈风题刻。宋朝,市舶司官员、泉州本地官员以及南宋宗室成员,每年夏季四月与冬季十月在九日山下的昭惠庙向海神祈风,仪式结束后登九日山游赏,从而留下相关题刻。这十方航海祈风题刻,时间最早的是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最晚的是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六方记载冬季出航祈风,三方记载夏季归航祈风,还有一方同时记载了出航、归航祈风。

  航海祈风题刻文字简练,我们不妨读其中一方:“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祀事既毕,登山泛溪,因为一日之欸。淳熙戊申夏四月,会者六人:林枅、赵公周、胡长卿、韩俊、折知刚、赵善罙;冬十月,会者五人:赵不逷、胡长卿、韩俊、赵善罙、林颐孙。”淳熙戊申是1188年,上述与会诸人可查证者皆为官员,如林枅时为泉州知州,赵公周知南外宗正司事,胡长卿为泉州市舶司提举。

  站在九日山顶,可以俯瞰晋江流入泉州湾,遥想当年祈风者的祝愿,大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可称贴切。唯有平安归航,商品才能售出,商人才能获利,而这座城市也因此繁荣多彩。

  支撑泉州海外贸易荣景的是中国人的智慧

  开元寺双塔,是泉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两座石塔,东塔名曰镇国,西塔名曰仁寿,这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泉州的塔,不仅具有礼拜、登临的功能,也具有海上航标的作用,如六胜塔等,归船见到它们,就知道离家不远了。

  开元寺内一隅,有一座容易为游人忽视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1973年,在泉州湾后渚港附近的海滩下,人们发现一艘古沉船,经考古学家的发掘与研究,得知这是一艘南宋海船,其底部结构保存尚好,残长24.2米,残宽9.15米,残深1.98米,可载重200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艘南宋海船在制造时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这项技术的原理是“用隔舱板将船舱分成若干个互不相通的独立船舱,当船舶发生触礁、碰撞等造成船壳破损时,即使某一船舱破损进水,也不致于波及其他船舱,从而提高船舶的抗沉性。”水密隔舱技术是中国人奉献给世界造船业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在18世纪后开始被欧洲人采用,后来成为各国造船业通行的技术。

  这艘从海外驶回泉州的船,携带大量香料和药材,如乳香、沉香、胡椒等。香料是宋元时代泉州海外贸易最重要的一项进口商品,南宋担任过泉州市舶司提举的赵汝适在《诸蕃志》中介绍的海外诸国商品,大部分是香料。香料价值不菲,非普通人所能享用,而泉州恰好存在一群十分特殊的消费者。前文介绍九日山祈风石刻时,提到了南外宗正司这个机构,北宋灭亡之际,宋朝宗室纷纷南迁,其中一些宗室成员辗转来到泉州,南宋便在泉州设立南外宗正司予以管理。这批与皇帝沾亲带故的人,社会地位高,财力雄厚,是香料、珠宝等奢侈品的主要消费者。

  那么,从泉州出口到海外的商品又有哪些呢?有瓷器、丝绸、金银器、铁器、中药材、茶叶等。出口瓷器,有来自本地窑口生产的,也有来自外地窑口生产的。考古学者在泉州西北部的丘陵中,陆续发现了隶属于磁灶窑系、德化窑系的多个窑口。有的窑炉依山势排布,形成颇为壮观的龙窑。宋元时代,泉州城外遍布窑场,目前已经发现150多处外销陶瓷窑址,如此大的分布密度,说明了旺盛的出口需求。

  如果说泉州城西北部的丘陵地带是产业基地,那么泉州城东南部辽阔的海域,则是这座城市对外联系的门户。出于发展海外贸易的需要,宋元时代泉州地方官员十分重视修路造桥,畅通物流人流,洛阳桥、安平桥等都是在这一时代修建的。这些桥梁,如今看去颇为朴素,但仔细探究,便能发觉在其朴素之下,是古人伟大的智慧。

  完工于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的洛阳桥,因架设在洛阳江上而得名,洛阳江也注入泉州湾。那时,货物从停靠在泉州湾江口码头、石湖码头等码头的船上卸下后运往城内集散,古城南门德济门一带商人云集,是重要的商品交易之地,货物从古城东门仁风门出,过洛阳桥,可通福州、江浙等地。洛阳桥选址在洛阳江最窄处,并且利用了江中一座自然小岛,45座船形桥墩架起了现长731米的洛阳桥,所有桥墩面向洛阳江上游的西侧都带分水尖,而只有南段3座桥墩在东侧附有分水尖,这显示了建造者对洛阳江水文的精确了解,分水尖能减少河水对桥墩的冲击,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在建造洛阳桥时,还采用了在桥基上人工养殖牡蛎以起到加固作用的技术,这也是中国人首创的。

  水密隔舱、养蛎固基,精致的丝绸、温润的瓷器,支撑起泉州海外贸易荣景的,是独步世界的技术,是巧夺天工的手艺,是中国人的智慧。

  多元文化在泉州和谐共生,留下独特印迹

  宋元时代,泉州因海外贸易而名闻世界,许多外国的旅行家都到访过泉州,在他们的游记中记下了这座城市昔日的模样。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一位叫雅各?德安科纳的意大利犹太商人来到泉州,他说“就在我们抵达的那天,江面上至少有15000艘船,有的来自阿拉巴,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国家”,“停泊在这儿的大海船、三桅帆船和小型商船,比我以前在任何一个港口看到的都要多,甚至超过了威尼斯,而且中国的商船也是人们能够想象出的最大的船只,有的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一千多人”。雅各特别为这座城市的灯光所吸引,“泉州所有的路口、店铺、人家都挂着灯笼,使得满城光如白昼”,他称泉州为“光之城”。

  元朝到访泉州的外国旅行家中,最知名者也许是马可?波罗,他是在游历了福州城后来到泉州城的,“刺桐港即在此城,印度一切船舶运载香料及其他一切贵重货物,咸莅此港”,“由是商货宝石珍珠输入值多竟至不可思议”,“我敢言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所以大汗在此港征收税课,为额极巨。”马可?波罗之后,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元朝末期来到泉州,称赞泉州甚至是世界最大的港口,正是由于他的著作,使得刺桐之名传遍世界。

  旅行家们只是匆匆一过,来到泉州经商的商人要待上更长的时间,甚至定居、终老于此,他们多聚居在城南一带,与本地人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海外商人加入到泉州的日常生活中,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多元文化和谐并存的景观。涂门街上,清净寺与泉州府文庙比邻而居,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元朝至大三年(1310年)一位来自波斯色拉子城的朝觐者出资予以修缮,而泉州府文庙则兴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宋元时代之后,涂门街上又多了一座祭祀关羽和岳飞的通淮关岳庙。

  多种多样的信仰空间都能在泉州街头找到,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泉州是中国唯一留下印度教寺庙遗存的城市。开元寺大雄宝殿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有73方狮子与人面狮神石刻,具有浓郁的古希腊、古印度风格,这是明代重修开元寺时从一座坍塌的宋元时代的印度教寺庙中移来的。大雄宝殿后檐廊的立柱中,有两根立柱与众不同,这两根十六角形立柱雕刻了印度教神话故事,而在德济门内祭祀妈祖的天后宫中,也能见到两根相同风格的立柱,这都是印度教曾经存在于这座城市中的痕迹。

  泉州仿佛具有使时间凝固的魅力,它将千年前的历史信息妥善保存至今,使今人的历史追寻有了切实可靠的依凭。正如泉州人今天还在传承的南音,在南音的婉转细腻中,回响着唐宋乃至更早时代中原古乐的余音。南音中的琵琶,直到今天还是横着弹,与今天竖抱琵琶迥然不同,而从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得知横抱琵琶乃是十分古老的传统。

  今天,当万古不变的海风吹向泉州城时,换了人间,已开新篇。

中共阳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阳谷县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聊城市阳谷县振兴路323号

鲁公网安备 37152102000071号    鲁ICP备15015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