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jpg
信息详情

知信行 | 如何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时间:2021-10-21 10:19:0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互联网+政务在促进办公信息化便利化同时,也催生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成为基层干部的新烦恼新负担。

  “群来群往”成为新常态。有的通过QQ、微信、钉钉群等下达“微指令”,通过政务APP发通知、要数据、填报表,群里指示、群里回复、群里安排、群里落实,“从群里来、到群里去”代替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高了速度,降低了温度。有的反映,自从有了工作群,“人人是领导,事事找基层”,上级动动手指随时安排任务,下级惴惴不安全天待命,永远在线方便领导、苦了下级。

  “处处留痕”打造网上“新秀场”。有的把文字表格和图片资料作为展现绩效的手段,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工作评比”成了“拍照大赛”。有的调查研究走马观花,拍好照片上传,调研就算完成了;有的在基层工作时开启手机定位,“晒”走访里程;有的甚至钻虚拟网络的空子,上传的照片“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考核排名催生“空对空”。有的为推广使用互联网应用程序,滥用排名、定期通报、挂钩考核,“考核过关了,啥也没落实”;有的定期对学习型APP的注册人数、活跃度、覆盖率、人均分数进行统计排名并通报,对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追责问责,迫使基层干部“刷学分”“凑学时”;有的把新媒体关注或使用数量作为考核硬指标,发动党员群众下载APP、关注微信公众号,或在指定时间内发动干部群众共同完成转发、点赞、阅读量等任务,或为各种评先创优拉票,层层分包任务、最终压到基层。无序开发导致“僵尸化”。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建轻管、各自为阵,浪费资源,降低效率;有的搞碎片化建设、同质化开发,部门开发的APP、公众号等功能相近、内容重复,与实际业务流程脱节,使用频率过低、关注量很小;有的阶段性工作结束后不及时注销和迁移,成为“僵尸”“空壳”,沦为“形象工程遗址”,既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也容易造成数据流失、信息泄露。

  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首先要抓住关键少数。督促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引导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既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又要多到群众中调研,少在群中布置工作,多在一线检查督导、少在群中听取汇报,防止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抓制度规范,健全完善准入、监管、评价、退出机制,推进“群规”建设,实行“谁建群谁管理”的“群主责任制”,杜绝重建轻管、随意创建、随意发布等问题。要抓专项清理,压实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对“僵尸群”“僵尸APP”“一事多群”“多头开发APP”等严格精简整合,对内容不更新、功能不实用、互动回应差等持续纠治。抓常态化监督,把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作为纠治“四风”重要任务,运用明察暗访、大数据监督等加强监督检查,对以微信群、政务APP考核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等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通报曝光,坚决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增能。

中共阳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阳谷县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聊城市阳谷县振兴路323号

鲁公网安备 37152102000071号    鲁ICP备150154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