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强调全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强调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强调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咬定青山不放松”出自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表面写竹,实则借竹喻人,表现其正直倔强的品格,以及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铮铮铁骨。诗如其人,郑板桥在为人、为官、为事方面无不彰显了岩竹坚忍执着的品格。或许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品格,才让他有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爱民之心,保持着“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的人格气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体现了一种韧劲,一种定力,一种持之以恒、砥砺自强的精神状态。《论语》中,孔子在谈及为政之道时说:“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在古人看来,前行之路“道阻且长”“任重而道远”,目标实现是一个经年累月的漫长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朝夕抵达。《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人人都能说个一二,这是基于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步行从洛阳至古印度,前后历时近二十年,五万里行程……“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真正的行者,明知前路多艰难,却总能矢志向前。 岩竹为何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正是因为“立根原在破岩中”,深深地扎根青山之上、岩石之中。人亦如此,理想信念之于人,就像青山、岩石之于竹子,“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了它,才能有“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百折而仍向东”的毅力与恒心。中华儿女之所以推崇愚公移山精神,是因为愚公有挖山必胜的信念,有追求理想的韧劲,脚踏实地将理想付诸实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回看历史上那些仁人志士,司马迁忍辱负重,数十年殚精竭虑铸就史家之绝唱;李时珍尝百草,遍阅数百种书籍、记录上千万字笔记,二十余年成就《本草纲目》……永葆高远的志向不堕、永守前进的定力不渝,哪怕万水千山、千难万险,始终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由此书写的辉煌成就、灿烂诗篇,至今仍荡气回肠。 岩竹的坚韧之骨、强劲之气、奋进之态,始终挺立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以之写照当今中国,更昭示着一份不畏寒的定力、不争春的从容。 近代以来,“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始终激荡在中国人的心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很多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又黯然退场,这其中不仅关乎道路的选择,也关乎道路的坚守。中国共产党是百折不回的寻路者、英勇无畏的开路人,以咬定青山的坚定执着,克服种种考验,跨过重重难关,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始终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把握正确航向,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的是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的是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的意志,让人们看到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气度、一个百年政党面对未来的胸襟。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面对困难和考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拥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最根本是因为抱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有方向、有韧性、有定力的底气,来源于对所坚持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无比自信——只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始终秉承清醒的认知与执着的奋斗,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坚定自信、保持定力、踏实前行,我们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田心)
——1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中共阳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阳谷县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聊城市阳谷县振兴路323号